Pages in topic:   < [1 2 3 4 5 6]
Bits and Pieces of English Grammar & Usage: Tenses
Thread poster: Last Hermit
chance (X)
chance (X)
French to Chinese
+ ...
你小儿子也够逗的 :D Jun 23, 2006

十多年前,有个加拿大朋友劝我去加拿大,说是我会三门语言,肯定容易找工作,其实我当时就汉语还没忘 现在如果去,倒是可以好好重学英语。

Yueyin Sun wrote:

这大概就是“具有法兰西特色的社会主义”。;) 几年前我听说,加拿大新移民若在魁北克参加政府办的法语学习班,每月可拿八百加元,为期半年。有一对中国移民夫妇两人轮流参加学习班,坚持到找到工作。这种美事以前确实没有听说过。美国各地有很多政府或教会办的英语学习班,也是免费的。

第一天上课回来告诉我说他一点儿都听不懂,有一堂课他甚至怀疑讲的是不是英语。我一看课程表,对他说,你很不简单,那是法语!


 
ysun
ysun  Identity Verified
United States
Local time: 14:03
English to Chinese
+ ...
Multi-lingual Jun 23, 2006

chance wrote:
你小儿子也够逗的


我小儿子上大学时曾得意洋洋地对我说,他的求职简历上写道:中、英文流利,学过法语、日语及西班牙语!至于学过多久,没写。不能算吹牛吧?


 
Angus Woo
Angus Woo
Local time: 03:03
Chinese to English
+ ...
90度鞠躬 Jul 21, 2006

David Shen wrote:

Angus Woo wrote:
五蚊九毫九 ︰)


Hi ANGUS,

不瞒你说,旧金山中文报纸上的粤语文体,我只有漫画部分似懂非懂.有的杂志图片设计都很漂亮,尤其是港澳影视圈,我只能看看漂亮照片,从来不买.除非人家说我可以三蚊九毫九买三本


真對不起David 前輩,我才看到你的發言,不是有意識地不回的。

嘻嘻,九毫九是香港買東西的一大特色,多數東西的價格後面都是九毫九,而且字體還特意寫小些。:)

確實,如果不是講白話的人看廣東話風格的文字是不舒服。過一兩代人可能就會好些了,畢竟回歸了嘛。

想想真有意思,以前英國人搞去中國化,要大家說自己是香港人,不說是中國人;現在回歸了政府就搞去香港化,几十年後估計就沒有說自己香港人,都改說自己是中國人了。風水輪流轉,一點不假。


 
wherestip
wherestip  Identity Verified
United States
Local time: 14:03
Chinese to English
+ ...
The Dog Days of Summer Aug 2, 2006

For weeks now, the United States has been experiencing a nation-wide heat wave. The heat killed 136 people in California. In the midwest temperatures were hitting triple digits in cities like Fargo and Chicago. Now the heat is lingering over the northeast. Some places are giving out free bottles of water so people stay hydrated. Amtrak trains were advised to slow down because the heat could cause the railway tracks to buckle.

Days like this, one might as well be in Texas, wher
... See more
For weeks now, the United States has been experiencing a nation-wide heat wave. The heat killed 136 people in California. In the midwest temperatures were hitting triple digits in cities like Fargo and Chicago. Now the heat is lingering over the northeast. Some places are giving out free bottles of water so people stay hydrated. Amtrak trains were advised to slow down because the heat could cause the railway tracks to buckle.

Days like this, one might as well be in Texas, where there's sufficient air conditioning everywhere.
Collapse


 
wherestip
wherestip  Identity Verified
United States
Local time: 14:03
Chinese to English
+ ...
2006 North American heat wave Aug 2, 2006

http://en.wikipedia.org/wiki/2006_United_States_heat_wave

...
See more
http://en.wikipedia.org/wiki/2006_United_States_heat_wave

http://go.reuters.com/newsArticle.jhtml?type=topNews&storyID=13046118&src=rss/topNews

http://www.washingtonpost.com/wp-dyn/content/article/2006/07/25/AR2006072501297.html

http://www.ctv.ca/servlet/ArticleNews/story/CTVNews/20060716/heat_wave_060716?s_name=&no_ads=

http://visibleearth.nasa.gov/view_rec.php?id=20135

Stay Cool !!!
Collapse


 
David Shen
David Shen  Identity Verified
United States
Local time: 12:03
English to Chinese
+ ...
五蚊九毫九 Aug 5, 2006

Angus Woo wrote:

90度鞠躬
...
想想真有意思,以前英國人搞去中國化,要大家說自己是香港人,不說是中國人;現在回歸了政府就搞去香港化,几十年後估計就沒有說自己香港人,都改說自己是中國人了。


Angus兄见笑:

您怎能这么称呼我呢?折煞人也! I am humbled by your politeness!
不论从年令上讲还是从学养上讲,我都没资格在这个论坛上的任何人面前称“前辈”,何况在你面前。能允许我称兄道弟的话,已经是十分抬举我了。这点,观你我在这个论坛上的表现便知。我是高兴时插一句嘴,不高兴时骂一句人,常常几个星期不来上网。如大多数人都象我这样,这论坛就不象话了。

天天为这个论坛带来新话题,新内容,维持这个论坛的吸引力和活跃气氛的诸位常驻,才是真正的前辈。 他们的发言对现在和今后的英汉翻译界的后学们都将有深远的影响。这点我确信无疑。他们以过来人的经历,从世界的不同地区,给这个翻译论坛注入了生动的内容。而此地的内容是传统的语法书和字典所无法提供的。毕竟从网上获取知识以提高自身的学习方式才短短十年。

这倒不是说字典词条和语法书方面的学习就没有必要放在这儿了。我想LAST HERMIT经常在此贴出一些基本语法和工具书方面的信息,是为了言归正传,让有兴趣来此论坛看看的英汉读者有所得益。并不一定是光给我们常露面的诸位看的。他在这方面可谓博览群书,有能力这么做。使我想起“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这一说,也许他“字典不离案头”。(而生活在海外的人很少用字典,手头没几本,还都是老掉牙的。老实说常为用错汉字或记不起最简单的字怎么写而发愁。) 玩什么,精什么。象我这般年纪的美国男的,有不少人爱捣鼓汽车,家中车库里的个人修车工具应有尽有,往往比国内修车行的还齐全。而我等从小不在此长大的,车辆出点小毛病就不知如何办好。这周末我的车被困在车行里待修,有时间想玩也没法出门。

在我看来,你才是这个论坛上港澳地区译者的前辈和先锋。年过半百,已经不怕别人笑我相互吹捧,想说就说。也许香港译界另有高人,象香港影视片中的一样,从来不露真相。可我想这年头,当翻译的不露真相,在隐姓埋名“苦练降龙十八掌”的人不会太多。你说是吗?如果真的还有,等他/她杀出来时,这个论坛不就更好玩了吗。


 
David Shen
David Shen  Identity Verified
United States
Local time: 12:03
English to Chinese
+ ...
Hong Kong 的 “Hong” Aug 5, 2006

Angus Woo wrote:
想想真有意思,以前英國人搞去中國化,要大家說自己是香港人,不說是中國人;現在回歸了政府就搞去香港化,几十年後估計就沒有說自己香港人,都改說自己是中國人了。風水輪流轉,一點不假。


Angus,

请教一词, Hong Kong 的 “Hong”。
不知哪儿读到过鸦片战争前香港还不是个城镇,就象宋元时上海最多只是个小鱼村.去年译到过前清时期来广州贩运中国瓷器和丝绸茶叶等的西欧各国商船只许停泊在沿海指定港湾口,不准逆珠江而上,水手船员更不得随便上岸,只准从仓库房将堆放的东西搬弄上船.西欧各国的东印度公司和船商就在沿岸建设起了各自的warehouses库房。英文原稿中引用广东话为“Hong”,是否就是指商行的“行”,即与“红毛鬼佬”做生意的仓库房。那么起初香港就是“行港”啰?广东话中“香”又是发什么音的呢?

《马可波罗游记》中将杭州称作“行在”,这发音跟杭州人自己叫“ong ze”一模一样。欧洲人中国游记中的许多记录还是很准确的。只是我们自己地大物博,南北各异,很难一概而论。

前年去波士顿东北二三十里处的SALEM看到广东1800年前后运来美国的许多工艺品,其中有中国早期专供出口的油画,上面好几个画家的签名都有“gua”这个词,如“Tinggua”,“Lamgua”,这是个官位头衔呢(比如说现在的“外事处长”),还是广东话中的“倌”?pkchan兄见帖亦请指教。


 
redred
redred  Identity Verified
China
Local time: 03:03
English to Chinese
+ ...
对外交往,通商 Aug 6, 2006

最有名的商行是广州西关的十三行,是一条街道,那里的商行与洋人打交道已有百多年历史。很奇怪城市的地名为什么要变更,它们曾经在海外是如此的深入民心。如Naking(南京),Canton(广州),Peking(北京),但是B大和Q大的校名却不改。

最近还在持续的城中热门盛事,是重温“哥德堡号”时期的辉煌历史。

(转贴)今天,瑞典人历经10年、耗资3000万美元�
... See more
最有名的商行是广州西关的十三行,是一条街道,那里的商行与洋人打交道已有百多年历史。很奇怪城市的地名为什么要变更,它们曾经在海外是如此的深入民心。如Naking(南京),Canton(广州),Peking(北京),但是B大和Q大的校名却不改。

最近还在持续的城中热门盛事,是重温“哥德堡号”时期的辉煌历史。

(转贴)今天,瑞典人历经10年、耗资3000万美元重建的“哥德堡Ш号”从瑞典哥德堡启航开赴中国广州,展开了中瑞两国人民的一段梦想之旅。二百多年前,同样是满载希望,“哥德堡Ι号”劈波斩浪,沿着漫长的海上丝绸之路,跨越遥远的时空,把瑞典哥德堡和中国广州这两座港口城市紧紧连接在一起。
“哥德堡号”值得怀念,因为它的丰功伟绩,也因为它的神秘难解。1745年9月12日,满载着中国商品的“哥德堡Ι号”,在几乎到达故乡岸边的最后一刻,触礁沉没。
东方的繁华、满船的珍宝、水手的传说,一切都随着庞大的“哥德堡号”深埋海底,留给世人无限的谜团。
对于瑞典人来说,中国实在是个遥远的国家。但是,在哥德堡几乎人人都知道中国,人们对茶叶和瓷器的热情更是近乎虔诚。这种热情的根源,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两百多年前神秘沉没的哥德堡号。瑞典人建立了哥德堡号古船博物馆,耗时10年一斧一锤地用原始手法重建“哥德堡号”。
但是,一艘古代的商船在几百年后何以还能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却要从头说起。“哥德堡号”的前世今生是个真实的故事,但是其间的经历却像极了好莱坞的海上探险大片。
  “大航海时代”的产物———哥德堡市
1621年6月,刚刚从丹麦手中夺走了西海岸的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右手一指,在斯堪的那维亚半岛西部的哥德河畔,瑞典第二大城市———哥德堡市被恩准建立。
相对于中国北方以“沙漠之舟”为特点的“丝绸之路”,中国南方也有一条以水路为主的“海上丝绸之路”,这条通商要道以广州、徐闻以及后来泉州等地为始发港和货物集散地,目的地不仅通往全国各地,而且还能远及世界三大洋一些水边城镇。“海上丝绸之路”的名称是1887年德国学者李希托芬首次提出的,自此几乎举世公认是“沙漠之舟”和“沧海之舟”共同承载了中国两千多年对外交往的厚重历史。
但是,到了16、17世纪,古老而富庶的中国却将自己封闭了。自从明朝开始颁布海禁以来,中国似乎与大海隔绝了。明世宗颁布命令:“一切违禁大船,尽数毁之。”对于和洋人做生意的海商,要施以严刑峻法。自那时起二百年间的中国,再也没有郑和下西洋的雄壮船队,充当中国与世界各国贸易文化往来的友好大使。清王朝对于西方贸易的态度,是戒备、限制、加上封关自守,整个中国的沿海只有广州黄埔古港一个口岸允许通商。
此时的欧洲却恰恰相反,进入了一个充满扩张历险的“大航海时代”。中国在他们眼中不仅藏满宝藏,而且神秘无比。惟一的出口广州更是无比的繁华,珠江上的船舶运行穿梭,就像伦敦桥下的泰晤士河一般繁忙不息。从这里,外国商船把中国的茶叶、瓷器、丝绸等商品源源不断地运向欧洲乃至世界各地。
哥德堡市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诞生并且繁荣起来的。1621年6月,刚刚从丹麦手中夺走了西海岸的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右手一指,在斯堪的那维亚半岛西部的哥德河畔,瑞典第二大城市———哥德堡市被恩准建立。当时的瑞典是北欧的一个强权国家,版图一度包含了芬兰西南部。
从建城开始,哥德堡市就注定是一座国际化的城市:最初的市政委员会由10个荷兰人、7个瑞典人和1个苏格兰人组成。哥德堡的初期定位是建设以荷兰阿姆斯特丹为模式的海港城市,不久后发展成为航海和商贸城市。瑞典的船队可以从哥德堡起航,直驶大西洋,抵达世界各地。
瑞典的著名自然科学家卡尔·冯·林奈当时曾旅行考察了整个瑞典西南部地区,做出过如下的描述:“哥德堡是瑞典王国最美丽的城镇。它几乎被垒墙、要塞和护城河所团团包围,城区被划成方阵型,街道整齐笔直,堤岸河水相映照,两岸栽种的落叶乔木,交织出荷兰城市风情。”
Collapse


 
pkchan
pkchan  Identity Verified
United States
Local time: 15:03
Member (2006)
English to Chinese
+ ...
香港名稱的由來 Aug 8, 2006

David Shen wrote:

Angus Woo wrote:
想想真有意思,以前英國人搞去中國化,要大家說自己是香港人,不說是中國人;現在回歸了政府就搞去香港化,几十年後估計就沒有說自己香港人,都改說自己是中國人了。風水輪流轉,一點不假。


Angus,

请教一词, Hong Kong 的 “Hong”。
不知哪儿读到过鸦片战争前香港还不是个城镇,就象宋元时上海最多只是个小鱼村.去年译到过前清时期来广州贩运中国瓷器和丝绸茶叶等的西欧各国商船只许停泊在沿海指定港湾口,不准逆珠江而上,水手船员更不得随便上岸,只准从仓库房将堆放的东西搬弄上船.西欧各国的东印度公司和船商就在沿岸建设起了各自的warehouses库房。英文原稿中引用广东话为“Hong”,是否就是指商行的“行”,即与“红毛鬼佬”做生意的仓库房。那么起初香港就是“行港”啰?广东话中“香”又是发什么音的呢?

《马可波罗游记》中将杭州称作“行在”,这发音跟杭州人自己叫“ong ze”一模一样。欧洲人中国游记中的许多记录还是很准确的。只是我们自己地大物博,南北各异,很难一概而论。

前年去波士顿东北二三十里处的SALEM看到广东1800年前后运来美国的许多工艺品,其中有中国早期专供出口的油画,上面好几个画家的签名都有“gua”这个词,如“Tinggua”,“Lamgua”,这是个官位头衔呢(比如说现在的“外事处长”),还是广东话中的“倌”?pkchan兄见帖亦请指教。


關於香港名稱的由來,據網上有這樣的說法﹕
有關香港得名的傳說
早年香港薄扶林天然瀑布 有些人認為這裡就是「新安八景」中的「鰲洋甘瀑」
香港之得名,歷來有許多不同的解釋。有人說是清朝嘉慶年間,有一個名叫香姑的女海盜,曾佔據了今天的香港島作為根據地,後人因而稱本地區為香港。此外,有人認為在今日香港仔附近,從前有一道大瀑布,相傳就是《新安縣志》所載「新安八景」之一的「鰲洋甘瀑」。瀑布的水質甘香,故人們稱之為「香江」,往來的船舶都愛在這裡汲水飲用。後來「香江」就演變為全島的名稱。另據古老傳說,今日銅鑼灣天后廟前,以前曾安放了一座從遠地漂來的紅香爐,廟後的山崗因而稱為「紅香爐山」,而廟前的海灣亦喚作「紅香爐港」。其後,「紅香爐港」轉為全島的名稱,叫做香港島。


(2) 香港名稱由來的解釋
《新安縣志》中載「紅香爐」地名 [放大]
上述種種說法似是而非,莫衷一是。關於「香姑」的傳說,史籍並無海盜香姑的記載,而且以一個海盜的名稱為一島之總名,實不可信。至於「香江」這個名稱,是近百年來繁榮之後而起的,而本地區的河流山澗亦似乎沒有以江為名。根據學者的考證,「鰲洋甘瀑」的「獨鰲洋」應是指今日塔門洲南部的獨牛洲,與香港島之位置相隔甚遠。故此,「香江」之說與「鰲洋甘瀑」應無直接關係。此外,「紅香爐港」之說亦值得相榷。據《新安縣志》所載的地圖,昔日香港島上除繪有紅香爐山外,還記錄有「香港村」;二者同時見於縣志之內,可知「香港」一名實非由「紅香爐山」轉稱而來。


阿群帶路圖
「香港」之得名,其實與「香料」有密切的關係。香料是一種由香木的液汁凝結而成的固體,有的則是像檀香木一樣的枯木根,是當時許多香料製品的原料。以往人們多以器皿盛載香料,再用熱水熏蒸,以溢出的香氣來薰衣或靜修時點綴。當時東莞出產的香是南方最有名的,因此稱為「莞香」。今日新界大埔的沙螺灣、沙田的瀝源村都是當年盛產香的地方。這些從東莞運來及本地出產的香料,常由尖沙頭(即今天的尖沙咀)的香頭(運香用的碼頭)運至石排灣(今日香港仔一帶),在這裡的小港口集中後再轉運至各地。石排灣東北岸一帶因此逐漸被稱為「香港」,意即販買及運銷香料的港口。而位於港灣畔的村落亦以港口為名,稱為「香港村」。由於常受海盜滋擾,村民後來又建圍牆自保,故此「香港村」又稱為「香港圍」,即今天的黃竹坑舊圍一帶。後來英軍佔領香港島,在赤柱登陸後,由一名叫陳群的蜑民引路,到達今日中環一帶。當英軍途經「香港村」時,詢問該地的名稱,陳群以蜑語答稱「香港」,英人即以蜑音「HONG KONG」為記。自此以後,「香港」便成為了全島的名稱。

至於『行 』字,樓上『紅紅』已有說明,看來『香』與『行』無關,況兩字的廣東音有異。『行』有行業的意思﹕行行出狀元,三行,行頭窄,亦作公司解﹕商行,銀行,洋行,布行,南北行。清朝的『公行制度』就是為洋人在華設公司進行貿易的管理制度。 一些在港英資機構的名稱都用『行』字﹕怡和洋行,乍甸洋行,而華資機構亦用﹕五豐行,XX貿易行。Angus可作補充。


--------------------------------------------------------------------------------
返回目錄 返回頁首


 
ysun
ysun  Identity Verified
United States
Local time: 14:03
English to Chinese
+ ...
Self-motivation May 4, 2009

I totally agree with what Steve said: “Success indeed depends on the student being self-motivated”.

在 "我在美国学会成长" 那里,我提到了“经济条件提升签证松绑 赴美读大学中国学生激增”那篇报道。
http://www.proz.com/post/1116293#1116293

现在,国内越来越多的有钱人把子女送来美国读高中和本科。
... See more
I totally agree with what Steve said: “Success indeed depends on the student being self-motivated”.

在 "我在美国学会成长" 那里,我提到了“经济条件提升签证松绑 赴美读大学中国学生激增”那篇报道。
http://www.proz.com/post/1116293#1116293

现在,国内越来越多的有钱人把子女送来美国读高中和本科。 本来这是件好事,但如果孩子的自觉性不强,说不定好事反而会变成坏事。 相对而言,中国的大学是进去难毕业容易,而美国的大学则是进去容易毕业难。 以前我在洛杉矶地区居住时,曾经耳闻目睹许多类似的情况。 那时,有许多台湾人把子女送来美国读中学和本科(有的只是为了让男孩逃避在台湾服兵役)。 他们买了豪宅、名车,让孩子们自己在此读书。结果,有些自觉性不强的孩子在没有家长督促的情况下学了坏,甚至走上了犯罪道路。

wherestip wrote:

Although very useful, rankings of colleges need to be taken with a grain of salt IMHO. The survey ratings are mostly based on graduate school studies and research recognition of the faculty by peers. For undergraduate engineering schools, it really doesn't matter that much whether you go to MIT, UC Berkeley, Stanford, or UT Austin, as long as the school is well known and highly accredited. An employer such as IBM, targets all the top engineering schools, and mainly goes by the candidate's GPA. A 3.9 from UT Austin would be just as good as a 3.9 coming from MIT. As a matter of fact, a 2.5 from MIT would have a very slim chance of getting hired by IBM. This I saw first hand, even after a MIT undergrad co-oped for a few months and proved to be quite well-rounded.

http://www.collegedegreeguide.com/articles-fr/accredited-college-university.htm

Yet, a big university like UT Austin is not for everyone. With 30k to 40k students, one could easily get lost in the crowd. Classes are very big in the freshman year, and many kids drop out for academic reasons. Success indeed depends on the student being self-motivated.
Collapse


 
redred
redred  Identity Verified
China
Local time: 03:03
English to Chinese
+ ...
看来台湾适龄青年都要服役 May 4, 2009

ysun wrote:

那时,有许多台湾人把子女送来美国读中学和本科(有的只是为了让男孩逃避在台湾服兵役)。


尤其是如果遇到大陆武力解放台湾的"非常时期"。现在海峡两岸已“三通”了。

[Edited at 2009-05-04 04:41 GMT]


 
Pages in topic:   < [1 2 3 4 5 6]


To report site rules violations or get help, contact a site moderator:


You can also contact site staff by submitting a support request »

Bits and Pieces of English Grammar & Usage: Tenses






Anycount & Translation Office 3000
Translation Office 3000

Translation Office 3000 is an advanced accounting tool for freelance translators and small agencies. TO3000 easily and seamlessly integrates with the business life of professional freelance translators.

More info »
Wordfast Pro
Translation Memory Software for Any Platform

Exclusive discount for ProZ.com users! Save over 13% when purchasing Wordfast Pro through ProZ.com. Wordfast is the world's #1 provider of platform-independent Translation Memory software. Consistently ranked the most user-friendly and highest value

Buy no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