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in topic: [1 2] > |
Standard Charter Bank 为何翻为渣打? Thread poster: Robert Xiao
|
Robert Xiao United States Local time: 09:45 English to Chinese + ...
我一直有个疑问,香港的Standard Charter Bank 为何翻为渣打这么难听的名字?看起来这是音译的结果,但即便是音译,也有其他好一些的字可以用吧,为什么用渣?而且打也不是挺文雅。
[标题已经过网站人员或版主的修改 2007-07-04 07:49] | | |
Kevin Yang Local time: 09:45
 Member (2003) English to Chinese + ... 请PK和我们其他的香港翻译同仁帮助解答。 | Jul 4, 2007 |
我也注意到这个银行名字,出现率挺高。请PK和我们其他的香港翻译同仁帮助解答。
Kevin | | |
|
David Shen Local time: 09:45 English to Chinese + ... Awesome Explanation. | Jul 4, 2007 |
可我到今天仍然不理解为何要用“荷里活” 。初到旧金山时看到唐人街上有一家糕饼店叫“荷里活”,听起来好象里面有好吃的,进去一看果然有“荷叶包粉蒸肉”之类的,后来到洛杉矶才知道华人指的是Hollywood。我上次来东部看到 Swan Sea 被译成“双喜” ,我知道不会是上海卷烟厂分部,不知是否也是台山先民的杰作。
对了,陈夫人那儿张照片确实很难得见到,原来老蒋的办公室这么简陋,比县委书记办公室差多了。 | |
|
|
jyuan_us United States Local time: 12:45
Member (2005) English to Chinese + ... |
pkchan United States Local time: 12:45
Member (2006) English to Chinese + ...
『也許與發達的中國研究有關,哈佛師生對中國一點都不陌生。非常有趣的是“抱佛腳”之說。坐落在“哈佛小院”中央的約翰·哈佛(被認為是哈佛大學的創建人)銅像自然是這裡的最主要名勝,來此參觀的人都可看到,銅像的一隻腳錚亮耀眼。據說,每到大考前,學生們都要摸一摸銅像的腳,因為他們知道Harvard的中文譯名是“哈佛”,而中國有“臨時抱佛腳”之說。銅像坐在高臺上,佛腳是抱不著的,所以只好摸一摸。』(作者劉建飛係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教授)
想這譯名又是老廣的杰作。 | | |
pkchan United States Local time: 12:45
Member (2006) English to Chinese + ... 吉祥(auspicious)與身份 | Jul 4, 2007 |
Margaret Hilda Thatcher 港譯戴卓爾夫人,大陸通稱瑪格麗特·撒切爾,台灣通稱瑪格麗特·柴契爾或柴契爾夫人。什麼撒切,什麼柴契都是很不雅的譯法,中、台是不加理會的,唯獨是香港,一般人名多用漢格,即縮至三個字,如﹕Clementi-金文泰,Northcote-羅富國,Grantham-葛量洪,Black-柏立基,Trench-戴麟趾,MacLehose-麥理浩Youde-尤德,Wilson-衛奕信,Patten-彭定康,既吉祥,而且配合(港督)身份。GOLDWATER 港譯高華德,台直譯金水,這夠吉祥,但是身份就不顧了。KISSINGER直譯是正在接吻的男人,當然是不雅,台譯季辛吉,港譯基辛格,我也一言難盡了。
[Edited at 2007-07-04 19:19] | | |
Angus Woo Local time: 00:45 Chinese to English + ...
渣打 = Chartered
In HK, some people call it 揸兜, well, just for fun. | |
|
|
Jianjun Zhang United Kingdom Local time: 17:45 English to Chinese + ... Really insightful | Jul 5, 2007 |
PK 大叔,
容我把这一段摘录到自己的笔记中,留给他人作解释。
pkchan wrote:
按愚見﹕百多年前,外商到港,英文名稱的翻譯,多出自商人買辦之手,在商言商,但求有中文名可叫,根本無所謂信、達、雅。因此多為音譯,而且是用廣東話。後來,與洋人接觸多了,有師爺的出現,這些人有點聰明,有點才學,成為商行與洋人間的跑腿,譯名開始加進了漢化、褒义或吉祥的考慮。正如80年代初到波士頓,這裡的台山人把OXFORD ST。譯成『惡屎佛街』,令我哭笑不得。
說到渣打銀行,是Chartered廣東音化的結果,個多世紀以前,英人強佔香港,有沒有反英情緒呢,當然是有,從一些港督名字,街路名有所反映,最為人引用的就是香港第一任港督Pottinger的譯名
,中國歷史書是譯作璞鼎查,頗雅,但是香港人則譯作砵甸乍,十分惡作。因此,對渣打的譯法是有一定的貶義,香港人就說『渣(拿)著來打』即『按著來搶』的意思。要改名嗎?我說要。不過,察覺得到的人不多,所以有人認為無所謂,用『反英情懷』去看香港譯名的更少,因此,仍沿用不改。
| | |
|
感觉圣经里(还有佛教)的人名和地名的中文用字也很怪。 | | |
pkchan United States Local time: 12:45
Member (2006) English to Chinese + ... 佛教的人名和地名的中文用字也很怪,因為﹕ | Jul 5, 2007 |
玄奘大師用音譯。因為他定有五種不翻(五不譯)的規矩,即:一,秘密故不翻,如陀羅尼。二,含多義故不翻,如婆伽梵。三,此方無故不翻,如閻浮樹。四,有古譯故不翻(從前已經音譯,且唯一般所知),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五,令生善故不翻,如般若,聞之則生信念。若譯作智慧,恐生輕薄。以尊重故不翻。“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之所以採用音譯,即是第五種規矩也WIKI | |
|
|
pkchan United States Local time: 12:45
Member (2006) English to Chinese + ...
安仔,你好!香港人話揸兜,即是乞米,揸兜搵食就是做乞兒。渣甸都改成怡和,不知點解渣打重唔改名,真係等乞米至改,遲喇!
Angus Woo wrote:
渣打 = Chartered
In HK, some people call it 揸兜, well, just for fun. | | |
Jianjun Zhang United Kingdom Local time: 17:45 English to Chinese + ...
除佛教外,一般伊斯兰、基督教等地名、人名译法,也是音译居多。
所谓怪可能是由于:
1. 宗教中的人名、地名有些是专用译法;
2. 不熟知此类地名(一来是外国地名,二是少见于媒体);
所谓专业译法,举简单的例子:
a. 白冷(天主教)= 伯利恒
b. 阿丹(伊斯兰教)= 亚当
不熟知的地名就太多了(譬如骷髅地,不读《圣经》恐怕很少听说),此不一一列举。
宗教翻译不同于一般翻译,因为其目的是尽量完整地保留原经文含义与格式,所以一般不太在乎语言的美感。李敖有一期节目中谈到圣经对一句话的翻译,看起来是越近代的,便越不美,越改越赖(即《新约·启示录(若望默示录)》六章八节)。他在节目中比较了几个版本的英文和中文翻译。
其实,宗教翻译把贴近原文放在第一位,而且,不会从第二种语言翻译到第三种语言。比如,《旧约》必须从希伯莱语译出,《古兰经》必须要从阿拉伯文译出等。况且,译出的经典均只是参考,不读原文,谈不上“读经”。原佛教协主席,已故的赵朴初先生曾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后由香港佛教青年会出版成册,我有幸得到一本)说道南传佛教中不少经典使用巴利文,泰国等南方诸国的教徒可以用原文研读经典,得以直接汲取佛学知识,就是一例。我在一个多月前,举出《古兰·古莱氏》章首节的翻译,差别很大,不读原文,根本无法理解具体含义,也是这个意思。
好像跑题了耶!!
tang jianmei wrote:
感觉圣经里(还有佛教)的人名和地名的中文用字也很怪。 | | |
多谢指点。不过我想,因为汉字不同于拼音文字,望文生义,容易产生联想,所以才会觉得怪。
跑题了吗?不好意思。
Jianjun Zhang wrote:
除佛教外,一般伊斯兰、基督教等地名、人名译法,也是音译居多。
所谓怪可能是由于:
1. 宗教中的人名、地名有些是专用译法;
2. 不熟知此类地名(一来是外国地名,二是少见于媒体);
所谓专业译法,举简单的例子:
a. 白冷(天主教)= 伯利恒
b. 阿丹(伊斯兰教)= 亚当
不熟知的地名就太多了(譬如骷髅地,不读《圣经》恐怕很少听说),此不一一列举。
宗教翻译不同于一般翻译,因为其目的是尽量完整地保留原经文含义与格式,所以一般不太在乎语言的美感。李敖有一期节目中谈到圣经对一句话的翻译,看起来是越近代的,便越不美,越改越赖(即《新约·启示录(若望默示录)》六章八节)。他在节目中比较了几个版本的英文和中文翻译。
其实,宗教翻译把贴近原文放在第一位,而且,不会从第二种语言翻译到第三种语言。比如,《旧约》必须从希伯莱语译出,《古兰经》必须要从阿拉伯文译出等。况且,译出的经典均只是参考,不读原文,谈不上“读经”。原佛教协主席,已故的赵朴初先生曾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后由香港佛教青年会出版成册,我有幸得到一本)说道南传佛教中不少经典使用巴利文,泰国等南方诸国的教徒可以用原文研读经典,得以直接汲取佛学知识,就是一例。我在一个多月前,举出《古兰·古莱氏》章首节的翻译,差别很大,不读原文,根本无法理解具体含义,也是这个意思。
好像跑题了耶!!
tang jianmei wrote:
感觉圣经里(还有佛教)的人名和地名的中文用字也很怪。 | | |
Pages in topic: [1 2] > |